馬陸 ~ 千足蟲

2011070112:31



 

馬陸並非昆蟲,而屬於節肢動物。

 

多足綱、倍足亞綱。

 

由於腹部著生為數眾多之足,故又稱為千足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體型長筒形,細狹而長,

 

陸棲。

 

 

身體分頭和軀幹兩部分,

 

前四節為頭、胸部,其餘為腹部。

 

 

體色則因種類之不同而異,

 

有棕色,紅褐色、橘黃色、淡黃色或黑色具有淺色斑等。

 

 

 

 

馬陸大都習慣晝伏夜出,晨昏比較容易觀察,

 

一般體長約20~ 40m m,大型馬陸體長則可達近10公分

 

 

有大顎一對及一對板狀的顎唇口器,

 

下唇已經退化。

 

胸部四節,後三節各具一對足。

 

腹部有9100節或更多組成。

 

 

 

馬陸步足黃褐色,

 

頭部有一對觸角,眼為聚眼,第一節頭部與2~4節癒合。

 

 

 

 

馬陸除前、後端,身體各節均兩個體節相癒合,

 

每腹節上具有兩對足,故被列為「倍足綱」。

 

 

幼蟲期約1年,有些種類甚可達4~5年。

 

剛孵化的幼蟲只有六對腳,每脫一次皮,足數即增加。

 

大多數種類的腳都在百對之下。

 

 

 

 

因其肢體較短,僅能以足作推進行走而無法快速移動。

 

 

 

本種體色黑色,

 

體長約20~ 35m m最多,為馬陸之外觀近似種類,

 

各體節側緣黃褐色,

 

一般分布於公園或海邊環境於地面爬行,數量多見。

 

 

 

馬陸為非吸血性的類型,

 

並不會主動攻擊人畜,亦不具毒性。

 

 

當馬陸受到侵騷時,

 

便縮成螺蜁狀或球狀,來保護脆弱的腹部及足部。

 

 

但是大部份的馬陸在身體兩側有臭腺,分泌臭液以保護自己,

 

有些臭液分泌物還含有劇毒的氰化物成分,

 

若不小心碰觸,還有可能造成皮膚腫脹甚至嚴重水泡發炎。

 

 

 

 

馬陸喜歡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面,

 

常見棲息在枯葉層、農耕地的土壤、

 

瓦礫岩石縫隙或剝落的樹皮下環境。

 

 

 

以腐木、落葉、青苔植物或動物的屍體為食,

 

並未發現對農作物帶來明顯之災害。

 

不過還是經常聽聞它們侵入住家造成騷擾,引起民眾惶恐不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據資料顯示,

 

雌馬陸是很好的母親,

 

產卵前會先用泥土築一圓頂狀的巢,將卵產於其內,

 

再將身體蜷曲起來環抱巢穴以保護卵,

 

並不時把卵清潔乾淨,很神奇吧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上週颱風從台灣右側錯身而過,前一天公園旁馬陸傾巢而出,

是巧合~還是該蟲有預見未來之能力,讓人看了雞皮疙瘩掉滿地~~~

 

 


 

 





 

參考 / 醫學昆蟲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