蚜獅 / 草蛉的幼蟲

2012070123:06

 

之前曾有幾次記錄〝草蛉〞幼蟲~〝蚜獅〞的失敗經驗,

 

印象中,除了拍到一坨體背上的垃圾外,始終看不清楚該幼蟲的真面貌!

 


 

 

上週才看到網友 阿治 的一篇精采分享,沒想到兩天後,

 

竇老正在觀察〝黃脛巨緣椿象〞,

 

眼睛餘光剛好瞄到這隻〝蚜獅〞,就在旁邊的葉面,

 

左晃右晃的上下遊走,葉子表面還看得到被牠吃掉的昆蟲殘骸!

 


 


 

 

真是心有靈犀, 不點也通...天助我也…

 

 


 

 

〝草蛉〞的幼蟲,因以蚜蟲為主食,俗稱〝蚜獅〞。

 

隸屬於脈翅目,臺灣已知有 200 多種。

 

 


 

 

生活史為卵→幼蟲→蛹→成蟲,屬於完全變態昆蟲。

 

一個生活週期約20~25天。

 

樹棲性,體背具剛毛,常見覆蚜蟲軀殼當掩體。

 


 

 

可別以為牠笨手笨腳的模樣,而小看這〝蚜獅〞,

 

事實上牠屬於捕食性昆蟲,

 

具有外形像鐮刀的一對刺吸式口器,

 

當取食時,會以鉗狀彎管的口器刺入獵物體內,

 

注入毒素麻痺小昆蟲,再用吸收顎將獵物體液吸盡。

 

 


 

 

〝蚜獅〞能捕食紅蜘蛛、蚜蟲、粉蝨、介殼蟲,

 

以及許多種害蟲的卵和幼蟲,捕食能力強、食量大、行動迅速,

 

是一種超多功能的商業用天敵昆蟲。

 


 

 

〝蚜獅〞具有將吸乾的獵物,吐絲黏附在體背上面的瘤突處作為偽裝的特性。

 

也就是說,這些偽帳物,通常都是牠們的戰利品,

 

即使倒吊也不會掉,真是厲害耶....

 

 


 

 

真正的蟲體,隱身在下方,沒特別留意很難發現牠的蹤影。

 

有了前車之鑑,這回將焦距調到下方的蟲體,才終於搞定!

 

 


 

 

〝草蛉〞的成蟲觸角絲狀細長,翅脈細緻如網,休息時呈屋脊狀,

 

身體纖弱不擅飛行,以花蜜及花粉為主要食物。

 

 


 

 

雌蟲產卵具絲柄,柔軟細長,以垂掛或直立的方式,

 

當絲柄隨風搖擺,就像樂譜上的音符,十分優美有趣。

 

不過,此成蟲和蟲卵均未完成記錄,只好於未來再補上分享了...

 



 

 

 

記錄地點 / 鳶尾山

 

 

部份參考 / 驚奇山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