寬腹螳螂

2012041023:57

 

 

 

 

全世界〝螳螂目〞有 9 2000多種,台灣已知 17 種。

 

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,為常見的種類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其中最常見的〝螳螂〞,

 

大概就屬〝大螳螂〞、〝小螳螂〞、

 

〝台灣花螳螂〞和〝寬腹螳螂〞這四種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〝螳螂〞共同的特徵為若蟲蛻皮 7 次為成蟲,身體狹長,

 

頭部呈倒三角形,複眼大突出。

 

觸角絲狀細長,具咀嚼式口器,肉食性。

 

前腳脛節發達具銳利的齒狀刺呈鎌刀狀,

 

通稱「捕足腳」善於捕捉獵物。

 

腹部末端具 2 根短尾絲, 產卵管不突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生活史為卵→若蟲→成蟲,屬於漸進變態昆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〝寬腹螳螂〞螳螂科 / 斧螳屬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本屬有 4 種為:

 

雙突斧螳(寬腹螳螂)、台灣斧膛 (台灣寬腹螳螂)

 

寬腹斧螳(廣斧螳) 、蘇氏斧螳。

 

 

其中〝雙突斧螳螂〞,與常見的〝台灣寬腹螳螂〞外觀很類似,

 

尤其雌蟲更難區分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體長約 50 ~70 mm,體色綠色、黃褐色或黑褐色等多型,

 

頭部三角型,前胸背板寬長,一般腹部寬大

 

大多數個體翅背兩側,各有一枚醒目的白色或黃褐色斑點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前足腿節外緣有 3 枚米黃色突起,

 

腹面胸、腹間顏色近似不具褐色分布。

 

 

若蟲中、後腿脛節端部及節間有明顯的褐黃色斑,

 

斑型變異較多。

 

 

 


 


 

 

常見以垂掛的方式躲藏在葉背棲息。

 

 

 


 



 

 

 

〝寬腹螳螂〞之卵囊通稱「螵蛸」,外型較寬短,

 

外殼堅硬,有尖銳的稜脊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「螵蛸」脊背及內側有明顯的白色縱紋,

 

通常會整個或局部包住植物的枝條,褐色或暗褐色,保護色效果較佳。

 










 

記錄地點 / 烏來‧台中‧坪林 

 

 

延伸分享台灣花螳螂(若蟲)

 

 

參考 / 驚奇山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