蝎蛉

2011122123:32

 

 

 

 

〝蝎蛉〞似蝎非蝎,似蛉又不太像蛉,

 

歸類於長翅目,蝎蛉科,

 

是昆蟲綱其中一個極細小的類群。

 

全世界已知有300多種以上,在台灣已知有449種,

 

是重要的生態指標生物之一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共同的特徵為多數具單眼,複眼大,

 

頭部狹長呈長吻狀,具咀嚼式口器並具刺吸式的功能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各腳細長善於疾走,翅膀 2 對,膜質,

 

有些種類翅膀退化,前後翅脈相同,

 

腹部十節具尾毛,腹末上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生活史為卵→幼蟲→蛹→成蟲,屬「完全變態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〝蝎蛉〞之雄蟲體長約14~16mm(含翅長)

 

前胸背板兩側各有一條黑色斜向的縱紋,端部向內彎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翅膀透明,前翅有一枚Y字型斑紋黑斑,

 

翅端黑色區域內尚有2~5枚白斑呈線狀排列,腹背各節斑紋不明顯。

 

 



 

 

 

雄蟲尾端生殖器膨大呈球形狀上舉,膨大,

 

末端有一對針狀的突刺,似蝎尾鋏狀螫鉤,

 

故又稱為〝舉尾蟲〞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雌蟲體長約13~14mm(含翅長),腹末節尖狹,

 

與雄蟲主要差別為翅腹端無蠍尾狀膨大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〝蝎蛉〞為腐食性,主要以柔軟的昆蟲死屍為食,

 

少數能捕食活的小昆蟲或以苔蘚類植物為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本種〝蝎蛉〞主要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,

 

與〝斑翅蝎蛉〞相較,本種翅端的黑色區域內有白色斑點排列,

 

棲息陰暗的樹林內,某些個體夜晚具趨光性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↑ 近似種〝斑翅蝎蛉〞雌蟲 ( 紀錄地點 / 淡水小坪頂 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↑ 近似種〝斑翅蝎蛉〞雄蟲  ( 紀錄地點 / 淡水小坪頂 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↑ 近似種〝斑翅蝎蛉〞雌蟲,

 

與〝蝎蛉〞最大差別分辨,

 

本種胸背板黃褐色,中央及兩側具黑褐色縱紋,

 

腹背各節具黑斑,末4節褐色無黑斑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左、中圖為〝蝎蛉〞雌蟲,右圖為雄蟲,翅膀紋路疏密不一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↑雌蟲,記錄地點 / 芎林飛鳳山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↑雄蟲,記錄地點 /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。

 

 

 

 

↑雌蟲,記錄地點 /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。

 

 






參考 / 驚奇山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