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〝馬鞍藤〞外,
〝蔓荊〞無疑為沙岸環境中,最容易見到的植物之一。
抗旱、耐風、耐鹽的特性,
從沙灘至岩礫灘皆有其蹤跡,族群極為龐大,
是台灣海濱的優勢種,也是極佳的定沙植物。
〝蔓荊〞馬鞭草科 / 牡荊屬。
俗稱海埔姜、蔓荊實、蔓荊子、荊子、白埔姜、
山埔姜、海埔姜、埔姜仔、濱樁、小葡萄、
單葉蔓荊、白背蔓荊。
原產地除了台灣,還有對岸山東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,
以及日本、琉球,東南亞太平洋熱帶島嶼。
半落葉蔓性灌木,小枝方形,全株密被白色柔毛,節上生根,
莖伏生地面,可延伸數公尺,一般高度都在數十公分。
葉揉一揉有濃烈芳香,
單葉,對生,倒卵形、寬卵形或橢圓形,
先端鈍或圓,基部鈍或尖,紙質,全緣或波狀緣;
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散生灰白色斑點,葉背灰白色;
表裡兩面皆被絨毛;
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,側脈 3~5 對,葉柄有毛茸。
密花數枚,紫羅蘭色或紫紅色,呈頂生及腋生的總狀花序;
有時由數枚總狀花序組合為圓錐花序狀。
花柄細長,有毛茸;苞片小:
花萼鐘形,先端截斷狀或微小 5 裂,外面有毛茸。
花冠唇形,冠筒內面有毛茸;
唇二裂,裂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;
先端銳尖;下唇三裂,中裂片最大。
雄蕊 4 枚,2 長 2 短,不挺出或略挺出冠外。
子房球形,有毛茸;花柱細長,挺出冠喉外;柱頭二裂。
果實球形核果,為著名的中藥「蔓荊子」,
是去風邪、解熱和治感冒的良藥。
由殘存的花萼包被,成熟時黑色,種子球形 4 枚。
記錄地點 / 鼻頭角步道
參考 / 台灣植物圖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