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吐珠

2011100900:13

 

 

 

 

馬鞭草科,海州常山屬。

 

俗稱九龍吐珠、珍珠寶蓮、一點紅、臭牡丹藤。

 

外來種,原產地為熱帶非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台灣於1901年日人田代安定氏從日本引進,

 

適用於花架、牆籬或盆栽觀賞用,目前各地普遍栽培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常綠灌木狀藤本攀緣植物,莖伸長可達3公尺或更長,

 

初生的莖是方形的,漸漸衰老之後就變成圓形,

 

具多數分枝,光澤,卵圓形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葉對生,有柄,紙質,全緣。

 

葉脈明顯,呈卵橢圓形,先端尖銳。

 

 

花頂生或腋出,具有長軸,呈圓錐狀繖形花序。

 

常習見之花瓣部份實為苞片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真正的花自苞片中抽出,

 

花萼白色,深5裂,裂片闊披針形,先端銳尖。

 

花冠高,盆狀,

 

先端五裂,未開時鮮紅如珠。

 

雄蕊細長,挺出花外,狀如吐珠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花數枚,陸續開放,花期甚長,

 

著生於小枝先端葉腋,呈聚繖花序排列呈圓錐狀。

 

 


 


 

 

臺灣於初夏至深秋皆見開花。

 

夏至秋季是盛花期,若光照充足甚至可整年開花。

 


 




 

 

一般較常見的為乳白色的花萼膨大成燈籠狀,

 

真正的花瓣為鮮紅色的部份,

 

雌雄花蕊突出花冠之外,形成奇特的花形。

 

 

 



 

 

 

 

因為它的花形十分有趣,三片乳白色苞片緊緊合抱,

 

紅色的花瓣從花苞中探出頭,配上伸出老長的雌雄花蕊,

 

像極了傳說中的怒龍噴火焰的形狀,故名為「龍吐珠」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果實為核果,球形,藏於殘存的花萼內,

 

內有黑色種子 4 枚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參考 / 台灣植物圖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