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村。猴硐

2013051323:16

 

目標「鐘萼木」而非賞貓?

 

 

 

明知 4 月中旬花期早過,執意往「猴硐」行,

 

只是 5 月上旬,「猴硐」的「鐘萼木」早已枝繁葉茂,

 

哪來殘花可見?

 

 

 

自欺欺人!說穿了,不過是竇老攝影的藉口罷了!

 

 

 

早期居民以礦業為主的「猴硐」,

 

在〝貓村〞概念的推展下,旅遊觀光活動日益興盛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〝貓村〞如今盛名遠播,即便非假日遊客依然如織,

 

純樸的鄉鎮,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,

 

車站、貓橋、村落巷弄間,

 

都不乏慵懶或大搖大擺的貓。

 

 

 

貓咪大都戴有頸圈,擁有自己的名稱。

 

可愛的模樣,無論或坐或躺,

 

皆能引人注目,成為攝影的焦點。

 

 

 

 

應該是長期與觀光遊客近距離接觸的關係,

 

這些貓幾乎都不畏鏡頭,不怕生,

 

甚至還懂得向人頻頻撒嬌。

 

 

 

 

有貓相隨‧「猴硐」最美!〝貓村〞指引海報!

 

 

名符其實的〝貓村〞,四處可見餵食的器皿和貓屋,

 

飽食終日的結果,

 

不禁令人懷疑,它是否仍具備捕鼠的能力?

 

 

 

抑或是〝貓村〞無老鼠?還是說...與老鼠和平相處?

 

 

2013 330 日啟用,全台首例人貓共用的貓橋。

 

 

 

橫跨鐵道鋼骨結構造型特殊,

 

結合了貓咪、煤礦以及隧道特色,快速的成為當地的新地標。

 

 

 

 

竇老雖喜歡小動物,但因老伴擔心呼吸道氣管衛生問題,

 

對於貓狗總是敬而遠之。

 

 

 

 

久而久之對味道的反應,也特別敏感,

 

因此對於當地貓狗所產生的異味,著實不敢領教!

 

 

 

看著遊客不理會告示牌的禁入公告,

 

依然大方的穿梭村落巷弄間;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看著螞蟻同心合力,搬移貓飼料的畫面....

 




 

〝貓村〞縱然有特色,

 

純樸的「猴硐」,除了成功的推動社區再造計劃外,

 

未來的居家安全,環境衛生,恐怕也是亟需正視的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