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螺大橋

2012111111:54

 

竇老四處趴趴走,這回為了業務所需,大老遠跑了一趟雲林。

 

首要記錄的當然是名聞遐邇的「西螺大橋」。

 


 

好不容易來到此橋的「彰化」端橋頭,卻見封橋告示不得其門而入,

 

既然來了,怎能空手而歸,

 

於是接受老友建議,繞到「雲林」那端去瞧瞧!

 

 

「西螺大橋」橫跨「雲林縣」「濁水溪」,

 

曾是昔日西部縱貫公路的交通樞紐,也是「西螺」地區極為重要的地標。

 

 

此橋的興建,源於「北斗溪」與「虎尾溪」的溪水,

 

早期居民以竹筏當交通工具,每逢冬天河水枯竭,河面無水可通行,

 

但當夏季豪雨一來,河水大漲氾濫成災,

 

嚴重影響河岸的居民生命安全。

 

 

為便於居民往來以及南北交通,此橋樑在1937年開始動工,

 

不過中途又因二次世界大戰爆發,所有橋樑鋼材全拆移它用而停頓。

 

光復之後,在美國援助下重建,民國 41 年完工,次年正式通車。

 

當時的「西螺大橋」,號稱「遠東第一大橋」,

 

僅次於「舊金山」的「金門大橋」,成為〝世界第二大橋〞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「西螺大橋」北起「彰化縣」溪州鄉,南迄「雲林縣」西螺鎮,

 

全長 1939.03 公尺,寬 7.32公尺,共 32 座橋墩,31 個橋孔。

 

 

 

 

採華倫氏穿式,以鋼鐵作架,橋泥主要為水泥。

 

主供行人、汽車通行,過去左側還設有糖廠鐵道,

 

曾在橋上併設糖業鐵路,形成鐵公路同行的特殊現象。

 

 

 

西元1997年「中沙大橋」與「西螺大橋」間的「溪州大橋」完工後,

 

「西螺大橋」即轉為供小型車、機車、自行車通行之便橋。

 

 

 

 

由於「西螺大橋」橋身老舊,

 

西元 2000 年間一度被提議拆除,

 

最後在兩縣政府的努力下,得以順利轉型為當今的觀光大橋。




 

西元2004年,

 

彰化縣政府並將「西螺大橋」正式列入「彰化縣」歷史建築。

 

如今的「西螺大橋」仍屹立在「濁水溪」上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〝夕陽雖美,只是近黃昏〞,

 

歲月無情,鐵橋如今已屆 60 載,鏽蝕嚴重,

 

公路總局因此於201286日起封橋半年實施整修,

 

預計明年 2月底完工,才能恢復通車,

 

衷心期盼這次封橋整修工程後,能讓這座大橋再撐個 60年。

 


 


 

每逢大選時刻,「濁水溪」就會再度淪為政客炒作選舉的話題,

 

活生生的將「台灣」切成兩半,當成南北選票的界線!

 

相信見證台灣 60 年歷史,

 

位於「濁水溪」之上的「西螺大橋」,應該是感觸最深的吧!

 

 


 

延伸分享   西螺沙塵之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