盲蛛 (待分類)

2011123001:11


 

 

分明八隻腳,看似蜘蛛但非蜘蛛;稱為〝盲蛛〞卻一點也不盲!

 

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原來「盲蛛目」

 

在生物分類的階級屬於《動物界→節肢動物門→蛛形綱→盲蛛目》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若以蜘蛛的身體構造而言,概可區分為頭胸、腹兩部分;

 

然而〝盲蛛〞之頭胸部和腹部間,並無明顯分隔,

 

看起來就像是連在一起的,讓人不免有蝦、蟹之連想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大部分的〝盲蛛〞步腳細長,均不會吐絲結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台灣目前已知的〝盲蛛〞至少就有 28 種以上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原來台灣的〝盲蛛〞依食性可區分為〝植食性〞與〝肉食性〞兩種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〝植食性〞種類步腳細長,上顎及觸鬚無明顯特化;

 

肉食性〝盲蛛〞步腳粗短,上顎及觸鬚特化成鋏狀之捕食構造。

 

依此看來,竇老所記錄到的全是〝植食性〞〝盲蛛〞?

 

 

 

 



 

 

 

可別小看〝盲蛛〞的視力,

 

多數〝盲蛛〞的眼睛,位於頭部之上方,

 

它老遠看到光影恍動即逃之夭夭,行動敏捷機警得很呢!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本種〝盲蛛〞記錄於「芎林」飛鳳山,

 

體形小,體背黑褐色至黑色,頭胸腹部癒合。

 

當天竟然在一處同時看到兩隻!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頭部背方有一枚隆突的小眼團,眼上緣具黃色縱斑,口吻黃褐色。

 

腹背橢圓形略扁,上方有一枚棘突,

 

原有腳八隻,這隻腳卻僅存五隻,可見也是劫後餘生的〝盲蛛〞,

 

各腳細長,腹部分節,不具腹柄。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普遍分布於低、中海拔山區,棲息低矮的草叢,

 

常見於蕨類植物上活動,不過我是在欄干上觀察到的。

 


 


 

 

 

若遇到有人干擾會快速離開,爬到另一株葉背躲藏,

 

本種拍攝時就不斷的躲藏與我躲貓貓,移動到背面處。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雌、雄斑型近似但體色各異,

 

一般雄蛛體背具光澤,且體色也會隨環境改變,

 

為常見的種類,在野外很容易見到。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另外這一種褐色形〝盲蛛〞,則也是在今年記錄於「三峽」大板根,

 

斑型體色差異大。

 

 

 



 

 

 

提供兩種〝盲蛛〞對照圖易於左右比對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記錄地點 / 芎林‧飛鳳山 & 三峽‧大板根

 

參考 / 驚奇山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