沫蟬

2012040322:52

 

 

 

 

〝沫蟬〞的成蟲常見,並不稀奇!

 

但看過若蟲者,相信是少之又少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上週的「滿月圓」瀑布之行,盼望多年的願望終能實現….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難得放晴,竇老穿梭在蚋仔溪畔間拍攝熊空的溪流之美,

 

無意間看到一大片〝密花苧麻〞,莖枝間發現好多好多的白色泡沫,

 

腦海閃過以植物找蟲的法則,

 

直覺懷疑該不會真給我遇上了〝沫蟬〞的若蟲沫吧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倆老花了十多分鐘,在〝苧麻〞枝葉間尋找牠的蹤跡,

 

首先找到了常見的〝赤星瓢蟲〞,

 

接著找到了〝小斑紅沫蟬〞與紅紋沫蟬〞的成蟲,

 

最後終於見到了期待已久的若蟲,

 

竇老欣喜若狂,這趟〝滿月圓〞果真不虛此行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〝沫蟬〞麗沫蟬屬,一般體色為褐色或具鮮艷的色彩,

 

具刺吸式口器,取食植物的莖汁,若蟲吸食寄主植物汁液後,

 

會以肛門排出和腹端所分泌的黏液,混合攪拌後成為泡沫裹身,

 

這種泡沫看起來很像人類吐出來的口水,有點噁心,

 

但此泡沫黏度強,耐乾燥,且不易被水溶化,可防止天敵攻擊並保護自己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〝沫蟬〞之生活史為卵→若蟲→成蟲,屬於漸進變態的昆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藉本文,就來分享常見的紅紋沫蟬、沫蟬、小斑紅沫蟬,

 

來個實際比較吧

 

 

紅紋沫蟬  Okiscarta uchidae  沫蟬科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體長約 13 ~16 mm,體色黑色,前胸背板光滑隆突,

 

具刺吸式口器,翅膀的紅色斑紋具個體變化,小楯板黑色,

 

前翅第 2 列紅色橫帶達後緣與第一列橫帶交接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本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,若蟲常見於蕁麻科的枝葉間分泌泡沫,

 

藏身巢中躲避天敵,並吸食莖枝上的汁液,直至羽化成蟲才離開,

 

但仍有些個體的若蟲,是離開沫巢後才羽化的。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本屬有 10 種,有 9 種為本種或亞種,

 

其中更有 5 種為台灣的特有種。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本種小楯板黑色,

 

翅基的紅色橫帶於小楯板尖端處和第 2 列紅色橫帶銜接。



 

 

 


 



 

↓沫蟬  Cosmoscarta rubroscutellata 沫蟬科,體長約 13~17 mm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前胸背板黑色隆起具光澤,前翅黑色,小楯板紅色,

 

前翅有 3 條紅色橫帶,第一列橫帶位於翅基,

 

2 列橫帶不達後緣,與近後緣的斜向橫帶交接,

 

3 列橫帶達後緣與後緣的斜向橫帶交接,合翅時後緣的斜向橫帶呈 V 字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外觀近似紅紋沫蟬,但本種第 2 列橫帶不達後緣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本屬 6 種,本種主要分布於 1000 公尺左右山區,

 

低海拔山區也可見但數量較紅紋沫蟬之種類少。

 

本種以側身的姿勢交尾,殊為特別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↓小斑紅沫蟬  Cosmoscarta bispecularis   沫蟬科,




 

 

 

體長約 13~ 15 mm,前胸背板橙紅色,

 

2枚黑色的大斑,前翅橙紅色具大小不一的黑色斑點,

 

翅末端的黑斑相連,有些個體前胸背板上兩枚黑斑會合併成一大塊。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據嘎嘎老師所述,本種體型大小差異大,所見過的最大個體長,竟達16.3mm

 

本屬6種,本種普遍分布於低、中海拔山區,成蟲出現於5~7 月較多,

 

常見於禾本科、豆科、姑婆芋等莖枝上吸食汁液,

 

數量較〝紅紋沫蟬〞少。

 

 

 


 

 

交尾的姿態並列,與〝紅紋沫蟬〞明顯不同。若蟲體色及斑點顏色較淡。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紀錄地點 / 三峽滿月圓‧鳶山

 

 

參考 / 驚奇山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