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斑鐘蟋蟀

2011091815:22

 

 

 

 

〝黃斑鐘蟋蟀〞與〝黃斑黑蟋蟀〞,

 

名稱上只有一字之差,體型大小相近,

 

童年記憶「鬥蟋蟀」的主角

 

~〝黃斑黑蟋蟀〞為蟋蟀科 / 蟋蟀屬。

 

全身黑色光澤,唯有上翅前端有 2 個明顯的黃斑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↑黃斑鐘蟋蟀  雄蟲)

 

 

 

本文介紹之〝黃斑鐘蟋蟀〞

 

則為叢蟋科 / 彎脈蟋亞科 / 穹脈蟋屬。

 

體長 25~ 28 mm,體色褐色,

 

前胸背板具橙黃色斑紋,

 

上翅有黑色與橙黃色斑紋交雜,後腿發達,

 

若蟲體背褐色具細碎的斑紋,腹側有黑色條狀的粗黑帶。

 

與〝黃斑黑蟋蟀〞比較,兩者外觀上差很大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↑黃斑鐘蟋蟀  雄蟲)

 

 

 

〝黃斑鐘蟋蟀〞觸角呈絲狀比身體長,口器為咀嚼式,

 

聽器位於前腳的脛節上,

 

下翅膜質末端會縮成束狀露在尾端,具尾絲2根,

 

雌蟲產卵管位於腹部末端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↑黃斑鐘蟋蟀  雌蟲)

 

 

 

本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,成蟲隱密性高,

 

常躲藏於樹冠層中的陰濕葉背或樹洞、樹皮裡,

 

要看到牠也得碰碰運氣呢----

 

若蟲喜歡群聚活動,為闊葉林內常見的種類。

 

成蟲一般出現於夏、秋二季。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(↑黃斑鐘蟋蟀  雌蟲)

 

 

 

 

本種記錄於新店「和美山」步道,

 

發現時一隻〝黃斑鐘蟋蟀〞停棲在姑婆芋葉面上,

 

後腳平直向後延伸,看起來體型有被放大的感覺----

 

老遠就看到牠,可是當我嘗試接近,

 

在距離約3公尺牠可就機警的跳離消失在葉子的後方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倒是另一隻在相距約15公尺的欄干上看見牠,

 

因前車之鑑,我試著在遠距逐漸接近到10公分

 

沒想到牠完全沒有反應,即便閃燈也無動於衷,

 

直到我拍了幾張照片後才好像大夢初醒突然驚醒過來,

 

縱身一跳就是3公尺以外的草叢裡。

 

一樣的〝黃斑鐘蟋蟀〞卻呈現兩種完全不同的反應----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(↑黃斑鐘蟋蟀  雌蟲)


 

 

 

參考 / 驚奇山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