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花螳螂(若蟲)

2011052600:45

 

 

俗稱螳螂,生活史為卵→若蟲→成蟲,屬於漸進變態昆蟲。

 

若蟲經7次蛻皮為成蟲,身體狹長,頭部呈倒三角形,

 

複眼大突出,觸角絲狀細長,

 

具咀嚼式口器,肉食性。

 

前腳脛節發達具銳利的齒狀刺呈鎌刀狀,

 

通稱「捕足腳」,善於捕捉獵物。

 

腹部末端具2根短尾絲,產卵管不突出。

 

卵囊呈海綿狀附於植物上叫「螵蛸」。

 

全世界螳螂目有92000多種,台灣已知917種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台灣花螳螂(若蟲)

 

螳螂目,花螳科,花螳屬。

 

台灣已知24

 

本屬一種,本種又稱綠大齒螳、台灣花螳,

 

普遍分布於低、中海拔山區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早齡若蟲體色黑色,各腳細長,腹部向後平攤,

 

全身各體節具白色環紋,

 

複眼紅色或暗褐色,擬態螞蟻,

 

常見葉面或地上爬行,隱密性高。

 

不同齡期或不同環境下之若蟲體色各異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不過除了〝花螳螂〞的若蟲是黑色的以外,

 

另有〝姬螳螂〞初齡時體色,也同樣是黑褐色的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台灣花螳螂的若蟲,

 

會隨著成長過程,歷經蛻皮約7次後羽化成蟲,

 

各齡期體色由黑、褐色逐漸變成綠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黑色若蟲比綠色成蟲更容易發現,

 

融入綠葉環境中具天然之保護色。

 

常出現在林道草叢葉面或枝條爬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9月中旬終齡若蟲漸變為綠色,數量也變多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成蟲體長 20 - 25 mm

 

身體扁平,上唇黃色,前胸背板綠色,

 

邊緣具黃邊,背上有明顯的中線突起,翅膀綠色,

 

各腳綠色細長,

 

脛節側緣及跗節褐色,行動敏捷擅於飛行。

 

雖然隱密性高,但在黃昏時還是比較容易觀察到牠的蹤影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攝影地點 / 土城山區

 


 

 

 

攝影地點 / 土城山區



 

 

 

 

 

難得如此近距離觀察牠的動態,足足蹲在地上拍攝近20分鐘之久。

 

原以為牠正在覓食土黃色小小昆蟲,

 

最後才確認原來是在整理自己的鐮刀腳而已啦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攝影地點 / 土城山區



 

攝影地點 / 土城山區



 



 

參考:驚奇山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