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班的途中,每天必經「三峽」北大收費站公務門的附近,
綠色草叢中赫然發現三四顆米白色石頭,
非常醒目,想不看到都很難。
竇老覺得有異狀,
當時還心想,是誰這麼沒有公德心,還把石頭丟在這裡!
想著想著~最後決定下車查看。
老伴譏說~這不過石頭嘛!有什麼好看的!
待近觀才知道這原來不是石頭,
從外觀上判斷子實體呈圓球形狀似腦,
應該是〝紫孢馬勃〞沒錯。
大小各有3~4顆,小的直徑約2~ 3C M,
最大的比拳頭還大,目測應該有20CM左右,
由於過去僅能從圖鑑上看到,
今天得以親眼目睹機會難得,趕緊拿出相機紀錄囉!
〝紫孢馬勃〞又稱為〝紫色禿馬勃〞,
屬灰包科真菌,俗稱〝馬勃灰〞,
為草生的菇蕈類。
分部於泛溫帶、亞熱帶地區,
台灣一般常見於春至夏初,
可見於平地草地到高海拔林地,單生或散生。
常見的除了〝紫色禿馬勃〞外,
還有低海拔的〝彩色豆馬勃〞、
中海拔的〝頭狀禿馬勃〞、〝梨形馬勃〞
以及高海拔的〝網紋馬勃〞。
〝紫孢馬勃〞子實體,光滑如蛋呈梨形或近圓球形,
直徑小者1.5~ 12c m,大者15~ 25c m,
胞體幼菌為白色,成熟後慢慢轉呈黑褐色或暗紫色。
整體外觀有明顯的網格或黑褐色斑,
成熟時從頂部開裂,裂成塊狀脫落。
用手捏之柔軟且有彈性,輕輕撚動即有孢子飛揚。
據說〝紫孢馬勃〞無毒,
幼株還可食用,滋味平淡似豆腐。
保險起見還是不要亂吃,
免得中毒上了新聞被恥笑就不妙了!
〝紫孢馬勃〞成熟後,也是一種中藥材~馬勃素,
化學成分主要為馬勃菌酸,
本草綱目裡稱為“灰包”的藥材,其實就是〝馬勃〞,
常被用來治療咽喉腫痛、咳嗽失音、癤腫、出血等疾病。
藥理實驗有抗菌、抗過敏
以及明顯的止血和清肺、利咽作用。
最近可能因為颱風帶來的風雨,
水氣重、溫度卻高,
如此條件下,就長出這形如鮮白肉包的〝紫孢馬勃〞,
據說成長速度非常快,
一天一夜就有可能長到如拳頭般的體型。
如果您也從未見過〝紫孢馬勃〞,
最近外出請把握留意觀察,
說不定您很快的就能見到它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