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縣三峽鎮自然生態保留完善的三峽山區,
4~5月桐花開放期間也是螢火蟲出沒季節,
與幾位好朋友相約到「牛角坑生態農莊」附近賞螢,
意外在農莊的水池溝中發現許多腹斑蛙,
求偶大聲鳴叫各憑本事,
當然不能錯過這些難得的鏡頭。
光看相片似乎可聽到它的叫聲
看到別人成雙入對 想到自己形單影隻 略顯孤單
頭部特徵:
頭部扁平,頭長等於頭寬,吻端鈍圓,
上唇及頷腺白色。鼓膜明顯,鼓膜周圍有黑色菱形斑,無顳褶。
背部:
灰褐色或棕褐色,後端散佈一些黑色圓斑。
中央有一條淡色不明顯的背中線,
背中線一般僅達兩眼中間,不會到達吻端。
體側:
有一對淺色細長的背側褶,
從吻端經眼睛、鼓膜及沿背側褶下方深褐色,
腹側灰褐色有許多大黑斑。
皮膚:
光滑,但體側及四肢背面有一些小疣粒,
背部後端有數個較大型的圓疣粒。
腹部:
白色光滑。
前肢:
細長有棕色橫帶。
指端略膨大成吸盤。有內外掌突。
後肢:
肥碩有棕色寬橫帶。趾端略膨大成吸盤,
有圓形的內外蹠突。股部內側有許多黑斑。
卯起勁來求偶 大聲鳴叫 誰也不服輸 水波震動 清楚可見
第二性徵:
雌雄體型無顯著差異。
雄蛙有一對咽喉下鳴囊,
兩側肩後方各有一塊扁平黃色三角型肩線隆起。
雄性第一指基部有明顯的膨大婚墊。
分布:
廣泛分布於全省 兩千公尺 以下的山區草澤及靜水域。
生殖期:
3月到8月,春夏為主。
行為:
喜歡躲在水草根部或遮蔽物底下鳴叫,
叫聲是尾音拉得很長的「給-給-給」,
經常一隻接著一隻鳴叫,聽起來此起彼落而且響亮。
雄蛙有領域性,當有其他雄蛙入侵的時候,
會發出「嘎」遭遇叫聲,並主動驅逐。
卵:
一次產三、四百顆黑白分明的卵,
卵塊球狀,
但表面平攤成多層小片狀漂浮在水面上。
雌蛙與雄蛙體型大小差不多,
但雄蛙(右)在前肢後方有一明顯的扁平黃色三角型肩線隆起。
資料參考 / 嘎嘎昆蟲網